來說一說 RFID標簽被低估和輕視的“一物一碼”
有人說,RFID標簽其實最大的優(yōu)勢是提供了絕對的“一物一碼”,為零售和物流行業(yè)的防偽和溯流提供了不可辯駁的證明。對于這個觀點,我的看法是,“一物一碼”可能是對于RFID標簽莫大的低估和輕視。二維碼、條形碼,哪個不是一物一碼?RFID標簽在零售端和物流端,其實最大的價值有三個,一個是對于信息量的存儲分級,一個是對于讀取的限制放開,還有一個是對于其存在不可磨滅性。
在解釋存儲分級之前,我需要加個前提,在Class1 Gen2(簡稱G2)協(xié)議V109版的規(guī)則下,RFID標簽一般來說,會具有4個信息內部存儲空間,
它們分別是Reserved(保留),EPC(電子產(chǎn)品代碼),TID(標簽識別號)和User(用戶)四個獨立的存儲區(qū)塊。其中Reserved是存儲Kill Password(滅活口令)和Access Password(訪問口令)的存儲區(qū)塊,一般不會放開權限給任意方讀取,真正起到作用的是EPC、TID和USER。它們分別有什么用呢?
TID,官方名字為存儲標簽識別號碼,你可以叫它更有代表性的名字“全球唯一碼”,正是這個碼提供了該個RFID標簽存在的唯一證明,它是出廠后不可寫入和修改的,那如果這個標簽是唯一的,所以它附著的產(chǎn)品一定也是唯一的,這就是防偽的原理。而EPC的作用是,提供廠家可寫入的產(chǎn)品出廠信息或者說原始信息,打個通俗易懂的比方,你在上海購買了一臺深圳制造的亮黑色P40華為手機,它的EPC內很有可能有一段是:szbk40sh,代表了剛才的這些信息。原則上EPC是只能由廠家寫入,并且是遵循一個記錄規(guī)則的,這個規(guī)則由廠家自行決定,所以這就為產(chǎn)品原始信息記錄提供了絕對的技術基礎。再看User,User屬于更為靈活的用戶自定義號碼,它提供了產(chǎn)品出廠后,依然可以保留寫入權限的可能。而對于廠家來說,因為部分產(chǎn)品涉及到運輸環(huán)節(jié),又或者是產(chǎn)品信息的保密性,它需要更多的字符數(shù)量去承載產(chǎn)品的數(shù)據(jù)信息,而EPC的存儲量一方面有限,另一方面是出廠后不能更改,所以他們就會需要到User號碼,需要說明的是,不是所有的RFID標簽都有User存儲量,簡單的說,每個RFID標簽都有4個存儲區(qū)塊,但是根據(jù)RFID標簽的類型和功能適配,有些標簽的User存儲量是0,也就是不可寫入數(shù)據(jù)。這三類內存的分開使用和關聯(lián)使用,為眼下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所有零售防偽、物流溯源的機制、可能性提供了絕對的依托。
第二大價值是讀取限制的放開,拋開腦海里手里拿個掃描讀取器,一個個對準產(chǎn)品編碼去讀取的固有印象。RFID標簽下的讀取場景變得可以非常宏大,也可以變得非常隱形。在提升工作效率上,在提供更高效的反應速度上,RFID標簽都創(chuàng)造出其他標簽所無法競爭的優(yōu)勢。
第三大價值是不可磨滅性。這個不可磨滅性,除了指代它的存儲信息大部分不可修改和寫入以外,特指它的封裝方式。從大部分RFID標簽的應用案例和適配場景來看,它并不是外部傻瓜式的封裝結合,而是封裝進產(chǎn)品內核里。這很好的解決了,不法分子撕掉、涂抹防偽碼等問題,讓產(chǎn)品信息真正植入進產(chǎn)品本身的基因里。而對于溯源或者防偽來說,如果脫離了對本身防偽和溯流機制的保護,那所謂的防偽和溯流也不過是騙騙消費者的營銷手段,并沒有真正的安全性可言。www.0517fu.com